当前位置:首页>>月经不调
闭经现象的常见类型与诊治流程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9/13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生殖道发育异常
- 处女膜闭锁:处女膜无孔,经血无法排出,表现为青春期无月经来潮,但伴随周期性下腹痛(经血积聚宫腔、阴道所致),腹部触诊可发现盆腔包块,妇科检查可见处女膜膨隆、无开口。
- 先天性无子宫 / 子宫发育不全:如 MRKH 综合征(苗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卵巢发育正常(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正常),但子宫、阴道缺失或发育极小,无子宫内膜脱落,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无周期性腹痛,B 超检查可明确子宫缺如。
- 宫颈闭锁:多为先天发育异常,宫颈管完全或部分闭锁,经血无法排出,积聚于宫腔,表现为无月经来潮、周期性腹痛,严重时经血逆流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 染色体与内分泌异常
- 特纳综合征(45,XO):女性性染色体缺失一条,卵巢无法正常发育(呈条索状),雌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如乳房不发育、无阴毛腋毛)、身材矮小(通常<150cm),伴颈蹼、肘外翻等体征,染色体检查可确诊。
-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染色体为 46,XY(遗传性别为男性),但体内雄激素受体异常,无法识别雄激素,外生殖器发育为女性,卵巢缺如(为睾丸组织),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无子宫,第二性征发育正常(乳房发育),但无阴毛腋毛,激素检查可见睾酮水平升高。
- 下丘脑性闭经:最常见类型,占继发性闭经的 55%,因下丘脑功能受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减少,导致排卵停止。
- 功能性因素: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或突然经历重大情绪打击(如亲人离世、婚姻变故),通过神经内分泌抑制 HPO 轴;过度节食(体重低于标准体重 15%)、剧烈运动(如 舞者、运动员)导致脂肪组织减少,雌激素合成不足,均会引发闭经,患者多无其他器质性病变,去除诱因后月经可逐渐恢复。
-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抗抑郁药、避孕药(尤其是长效避孕药),或滥用激素类药物,可能抑制下丘脑分泌 GnRH,导致闭经,停药后 3-6 个月多可恢复。
- 垂体性闭经:因垂体病变影响促性腺激素(FSH、LH)分泌,导致卵巢功能衰退。
- 垂体瘤:最常见为泌乳素瘤,分泌过多泌乳素抑制 HPO 轴,表现为闭经、乳房溢乳(非孕期 / 哺乳期),伴随头痛、视力下降(瘤体压迫视神经),激素检查可见泌乳素(PRL)显著升高(>25ng/ml),头颅 MRI 可明确瘤体大小。
- 希恩综合征: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缺血坏死,影响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分泌,表现为闭经、乳房萎缩、性欲减退,同时伴随乏力、怕冷、体重下降(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需通过激素水平检测确诊。
- 卵巢性闭经:卵巢自身功能衰退或病变,无法正常分泌激素与排卵。
- 卵巢早衰(POF):40 岁前卵巢内卵泡耗竭,雌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闭经、潮热、盗汗、失眠等更年期症状,激素检查可见 FSH>25U/L(两次检测间隔 4 周以上),B 超显示卵巢体积缩小、窦卵泡数<5 个。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雄激素过高、胰岛素抵抗导致卵泡发育受阻,无法排卵,表现为闭经或月经稀发(周期 3-6 个月),伴随多毛、痤疮、肥胖,激素检查可见 LH/FSH>2.5、睾酮升高,B 超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单侧卵巢小卵泡数≥12 个)。
- 子宫性闭经:子宫本身病变导致子宫内膜无法正常生长或脱落。
- 宫腔粘连:人工流产、刮宫术、子宫内膜炎等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经血无法形成或排出,表现为闭经,伴随周期性腹痛(经血积聚宫腔),宫腔镜检查可明确粘连范围与程度。
- 子宫内膜结核:结核杆菌感染子宫内膜,导致内膜破坏、瘢痕形成,表现为闭经,患者多有结核病史(如肺结核),伴随低热、盗汗、乏力,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发现结核杆菌。
- 病史采集:记录年龄(判断原发性 / 继发性可能)、月经史(初潮年龄、既往周期、闭经时间)、生育史(是否有流产、产后大出血)、手术史(宫腔手术、盆腔手术)、用药史(是否服用影响内分泌的药物),以及伴随症状(如腹痛、溢乳、潮热),初步缩小病因范围。
- 体格检查:检查第二性征(乳房发育情况、阴毛腋毛分布),排除特纳综合征(身材矮小、颈蹼)、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无阴毛腋毛);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是否有畸形(如处女膜闭锁),触诊子宫大小(排除先天无子宫)。
- 基础激素检测:可选激素六项(FSH、LH、E2、PRL、睾酮、孕酮)+ 甲状腺功能(TSH、T3、T4)。
- 若 PRL 升高:提示垂体泌乳素瘤,需进一步做头颅 MRI;
- 若 FSH 升高、E2 降低:提示卵巢早衰,需复查 FSH 确认;
- 若 LH/FSH 升高、睾酮升高: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结合 B 超确诊;
- 若 TSH 异常:提示甲状腺疾病(甲亢 / 甲减),需针对性治疗。
- 影像学检查
- B 超:观察子宫大小、形态(排除先天无子宫)、子宫内膜厚度(<4mm 提示雌激素不足),卵巢形态(多囊样改变、卵巢体积),初步排查子宫与卵巢病变。
- 宫腔镜检查:针对疑似宫腔粘连的患者,直观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粘连范围,同时可进行粘连分离术。
- 头颅 MRI:疑似垂体瘤时,检查垂体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明确瘤体大小与位置。
- 其他特殊检查
- 染色体检查:针对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的患者,排除特纳综合征、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
- 孕激素试验:肌肉注射黄体酮(每日 20mg,连续 5 天),停药后 7-10 天内出血,提示子宫内膜有一定雌激素水平(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问题);无出血则进行雌激素试验(口服戊酸雌二醇 2mg,连续 21 天,后 10 天加用孕激素),停药后出血提示子宫正常(雌激素不足),无出血提示子宫病变(如宫腔粘连)。
- 原发性闭经:纠正发育异常,补充激素
- 生殖道畸形:处女膜闭锁、宫颈闭锁需手术切开引流经血;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可在成年后行阴道成形术, 生活质量。
- 染色体异常:特纳综合征患者需长期补充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促进第二性征发育,预防骨质疏松;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需切除腹腔内睾丸组织(预防恶变),长期补充雌激素。
- 继发性闭经:去除诱因,调节内分泌或手术干预
- 下丘脑性闭经:解除诱因(如停止过度节食、减少运动量、缓解精神压力),体重过轻患者需增加体重(恢复至标准体重 85% 以上);必要时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 HPO 轴,建立人工周期。
- 垂体性闭经:泌乳素瘤患者,小瘤体口服溴隐亭(抑制泌乳素分泌),大瘤体需手术切除;希恩综合征患者,需终身补充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 卵巢性闭经:卵巢早衰患者,无生育需求者长期补充雌孕激素(如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预防更年期症状与骨质疏松;有生育需求者,可尝试赠卵试管婴儿。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无生育需求者用孕激素(地屈孕酮)调节周期,有生育需求者用克罗米芬、来曲唑促排卵。
- 子宫性闭经: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或口服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预防再次粘连;子宫内膜结核患者,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疗程 6-9 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评估内膜修复情况。
闭经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妇科或全身性疾病引发的病理状态,指女性年满 14 岁无第二性征发育且无月经来潮(原发性闭经),或年满 16 岁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无月经来潮,以及已建立规律月经后,停止来潮 6 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周期停止 3 个周期以上(继发性闭经)。其核心机制与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HPO 轴)功能紊乱、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全身性疾病相关,临床需先明确类型,再通过分层检查锁定病因,制定针对性方案。
一、闭经的常见类型:按发病时间与机制划分
(一)原发性闭经:多与先天发育异常相关
占闭经总数的 5%-10%,主要因生殖器官先天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导致,常见于青春期女性。
(二)继发性闭经:多与后天因素相关
占闭经总数的 90% 以上,常见于育龄期女性,由 HPO 轴功能紊乱、生殖器官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引发。
二、闭经的诊治流程:分层排查,精准干预
(一)初步评估:明确闭经类型与基础信息
(二)辅助检查:分层锁定病因
(三)针对性治疗:结合病因与生育需求
三、总结
闭经类型需先区分 “原发性” 与 “继发性”,前者多为先天发育或染色体问题,后者与后天内分泌紊乱、器官损伤相关。诊治流程需遵循 “初步评估 - 分层检查 - 针对性治疗”,通过激素检测、影像学检查锁定病因,再结合年龄、生育需求制定方案(如激素补充、手术、促排卵)。需注意:闭经患者若伴随头痛、视力下降、剧烈腹痛等症状,需紧急就医;有生育需求者,应尽早干预(如卵巢早衰患者,卵子储备随时间下降),避免延误治疗时机。通过规范诊治,多数继发性闭经患者可恢复月经或实现生育目标,原发性闭经患者也能通过治疗 生活质量。
上一篇:
月经过多或过少的潜在原因分析
下一篇: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月经表现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