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子宫腺肌症:“不死的癌症”的认知与管理策略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24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导语: 如果说痛经是许多女性的“每月劫难”,那么子宫腺肌症带来的痛经则是“劫难中的劫难”。它因进行性加重的剧烈痛经和月经量过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又因其治疗棘手、易复发,常被患者称为“不死的癌症”。本文将深入解析子宫腺肌症的来龙去脉,并提供科学的应对管理策略。
一、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并生长在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我们可以将其通俗地理解为:本该在子宫腔里“安居”的内膜,跑到了子宫肌肉的“墙壁”里。
这些异位的内膜同样会响应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在月经期发生出血,但血液却无法排出,积聚在肌层内,引起:
子宫肌纤维的增生和肥大: 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变硬。
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释放大量致痛物质,引起剧烈疼痛。
二、子宫腺肌症的常见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疼痛程度随月经次数的增加而逐年加剧,常需强效止痛药方能缓解,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月经过多: 子宫增大导致宫腔面积增加,同时影响子宫收缩,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者可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不孕: 病变的子宫内环境不佳,如伴有盆腔粘连、内膜容受性差等,可能影响受孕和着床。
其他: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交痛、慢性盆腔痛。
三、诊断方法与鉴别
主要依据: 医生会结合典型的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的病史。
妇科检查: 可能发现子宫呈球形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有压痛。
B超检查: 是可选的影像学方法。典型表现为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后壁常见、回声不均匀、可见栅栏状或放射状声影。
磁共振(MRI): 能更 地评估病灶的范围和深度,常用于疑难病例或术前评估。
鉴别诊断: 需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相鉴别。
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治疗需根据患者症状、年龄、生育要求及病灶范围综合制定,目标是缓解疼痛、减少出血、促进生育和延缓复发。
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延缓进展
对症止痛: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用于缓解疼痛。
激素治疗: 核心手段。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造成“假孕”或“假绝经”状态,使异位内膜萎缩。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孕激素、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宫腔内局部释放孕激素,对减少月经量和痛经效果显著,是近年来的重要选择。
手术治疗:解决病灶,根治疾病
子宫切除术: 这是根治性方法。适用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病灶切除术(腺肌症病灶挖除术):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旨在切除病灶、保留子宫,但手术难度大,病灶边界不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介入治疗与 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海扶刀): 一种 治疗,利用超声波聚焦产生热量消融病灶,具有保留子宫、恢复快的优点。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通过阻断子宫血供使病灶坏死、萎缩。
结语: 子宫腺肌症虽是一个慢性、难治的疾病,但绝非无法管理。科学认知是第一步,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个体化方案是关键。无论是药物控制还是手术干预,目标都是帮助患者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提高生命质量。
上一篇:
人工流产后的身体恢复与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