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孕中期唐氏筛查与系统排畸B超: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25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唐氏筛查(中孕期血清学筛查):
-
主要目标: 筛查胎儿罹患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风险,重点是唐氏综合征(21-三体),其次是爱德华氏综合征(18-三体)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SB)。
-
本质: 是一种风险评估工具,通过母体血清标志物计算出一个风险概率,而非确诊。
-
-
系统排畸B超(孕20-24周超声检查):
-
主要目标: 对胎儿进行系统的形态结构检查,排查大的结构畸形。
-
本质: 是一种影像学检查,直接观察胎儿“长得怎么样”。
-
-
时机: 孕15-20周+6天。
-
方法: 抽取孕妇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游离雌三醇(uE3)等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通过 软件计算出风险值。
-
结果解读:
-
低风险: 表明胎儿患上述目标疾病的风险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
-
高风险/临界风险: 表明风险值超过预定的切割值,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如 DNA检测或羊膜腔穿刺)来明确。
-
-
时机: 孕20-24周。此时胎儿大小适中,羊水量充足,器官结构已基本形成且易于观察。
-
检查内容(逐项排查):
-
头部: 颅骨光环、脑中线、侧脑室、小脑形态等,排除无脑儿、严重脑膨出、脑积水等。
-
颜面部: 唇部连续性,排除严重唇腭裂。
-
脊柱: 排列与连续性,排除脊柱裂。
-
心脏: 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等,筛查严重先天性心脏病。
-
腹部: 胃泡、双肾、膀胱、腹壁完整性,排除内脏外翻、肠道闭锁、严重肾积水等。
-
肢体: 测量股骨长,观察四肢大体结构。
-
-
局限性: 超声无法发现所有畸形,尤其是功能性异常(如智力、听力、代谢性疾病)、微小结构异常以及某些迟发性畸形。
-
案例1: 唐氏综合征患儿除了智力问题,常伴有结构畸形(如心脏缺陷、十二指肠闭锁)。系统B超可能发现这些线索,反过来支持唐筛高风险的判断。
-
案例2: 一个胎儿结构正常(B超未见异常),但仍可能存在染色体异常(如唐氏儿中有部分结构正常)。这时唐筛或 DNA就能提供重要信息。
-
案例3: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SB)通常不伴有染色体异常,唐筛可通过母血AFP值升高来提示风险,而确诊则依赖于系统B超对脊柱和颅脑的仔细观察。
-
孕早期: NT筛查(结合血清学为早唐)。
-
孕中期:
-
进行中孕期唐氏筛查。
-
无论唐筛结果如何,所有孕妇都应在孕20-24周进行系统排畸B超。
-
若唐筛为高风险,需进行产前诊断( DNA或羊穿)来最终确认染色体是否异常。
-
导语: 进入孕中期(13-27周),产检项目变得更加丰富和具体。其中,“唐氏筛查”和“系统排畸B超”是两项至关重要的检查。许多准妈妈会疑惑:它们不都是排畸吗?有何区别?本文将为您厘清这两项检查的不同目标与价值,帮助您理解它们在保护胎儿健康中各自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目标不同:染色体异常 vs. 结构畸形
这是理解两者区别的核心。
二、检查方法与内容详解
(一)唐氏筛查(中筛)
(二)系统排畸B超
三、两者关系:互补而非替代
唐氏筛查(针对染色体)和系统排畸B超(针对结构)是从两个不同维度对胎儿健康进行评估,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检查路径总结
结语: 将唐氏筛查视为对胎儿内在“软件”(遗传物质)的一次风险扫描,将系统排畸B超视为对“硬件”(身体结构)的一次全面质检。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构建起一张更严密的胎儿健康监测网,让准父母们对宝宝的健康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