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慢性宫颈炎的认知更新:从诊断到规范化处理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26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导语: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检查中最常见的诊断之一,但现代医学对其认知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被广泛诊断为“宫颈糜烂”的现象,现已明确其多为生理性变化。那么,真正的慢性宫颈炎指什么?如何规范诊断与处理?本文将带来 的认知解读。
一、概念更新:何为真正的慢性宫颈炎?
真正的慢性宫颈炎是一个病理学诊断,其特征是宫颈间质内存在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它通常由急性宫颈炎未彻底治疗迁延而来,或由持续、低度的病原体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引起。
需要厘清的误区:
“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旧称宫颈糜烂)是一种生理现象,肉眼观似“糜烂”,但并非真性炎症。只有当柱状上皮区域伴有明显的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炎症表现时,才可考虑为炎症的一部分。
“宫颈纳氏囊肿”≠疾病: 它是宫颈腺管口阻塞后形成的潴留性囊肿,是宫颈修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二、慢性宫颈炎的常见病因
病原体感染: 是主要原因。包括: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内源性病原体: 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等引起的阴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宫颈炎。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
物理或化学刺激:
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
避孕套、阴道冲洗、妇科栓剂等可能引起的刺激或过敏。
局部环境改变: 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宫颈局部免疫环境。
三、规范化诊断流程
慢性宫颈炎的诊断不应仅凭肉眼观察,而应遵循以下步骤:
询问症状: 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表现为持续性白带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外阴瘙痒、腰骶部坠胀等。
妇科检查: 观察宫颈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样改变、接触性出血、分泌物性状等。
病原学检测: 这是关键步骤。应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并针对性进行衣原体、淋球菌等性传播病原体的检测。
宫颈癌筛查: 必须进行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宫颈癌,因为早期宫颈癌的症状可能与宫颈炎相似。
四、治疗原则:对因治疗,避免过度
治疗的核心是针对病因,而非盲目“消炎”或处理“糜烂”。
针对病原体治疗:
若检测出沙眼衣原体或淋球菌,需给予足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且性伴侣需同时治疗。
若为细菌性阴道病等引起的菌群失调,应调整阴道微生态。
物理治疗的严格指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如反复接触性出血)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伴有慢性炎症的患者,可考虑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
重要前提: 必须在宫颈癌筛查(TCT/HPV)完全正常,并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后,方可进行。
无症状者的处理: 对于无症状、TCT/HPV正常、仅妇科检查见“糜烂样改变”者,无需任何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结语: 对慢性宫颈炎的认知,体现了妇科诊疗从粗放到精准的进步。摒弃“见糜烂就治”的旧观念,转向以症状和病原学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是避免过度治疗、保护宫颈完整性和功能的关键,也是现代妇科学的人文关怀所在。
下一篇:
胚胎停育的常见原因分析与再次备孕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