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梅毒感染的分期表现与诊断治疗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9/15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如 RPR、TRUST):可作为筛查试验,滴度高低与病情活动性相关。感染后 4 周左右可呈阳性,一期梅毒滴度较低,二期梅毒滴度达高峰,三期梅毒滴度可逐渐下降甚至阴性。治疗后滴度逐渐降低至阴性,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 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如 TPPA、FTA-ABS):作为确诊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一旦感染多终身阳性,不受治疗影响,主要用于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尤其适用于潜伏梅毒、晚期梅毒的确诊。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因病程进展具有明显阶段性,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诊断重点及治疗方案存在显著差异。若未及时规范治疗,梅毒可侵犯全身多器官,严重威胁健康,因此明确分期表现、掌握科学诊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梅毒感染的分期表现
梅毒根据感染时间与临床表现,分为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 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临床以后天梅毒为主,按病程进展又分为三期。
(一)一期梅毒:感染后 2-4 周出现,传染性强
一期梅毒的核心表现是硬下疳,多发生于外生殖器(如男性阴茎冠状沟、女性大小阴唇),少数出现在肛门、口唇、乳房等接触部位。典型硬下疳为无痛性溃疡,直径 1-2cm,边界清晰,基底平坦、清洁,触之有软骨样硬度,表面无明显脓性分泌物,一般单发,也可多发。溃疡出现 1-2 周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质地较硬,无疼痛、粘连,表面皮肤无红肿,称为 “无痛性横痃”。硬下疳未经治疗也会在 3-4 周自行消退,不留瘢痕或仅留下轻微色素沉着,但梅毒螺旋体已侵入血液循环,进入潜伏阶段。
(二)二期梅毒:感染后 7-10 周出现,全身症状明显
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血液播散全身的阶段,症状复杂多样,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要特征。最常见的是梅毒疹,可分布于全身皮肤和黏膜,包括躯干、四肢、手掌、足底等部位,表现为淡红色或铜红色斑疹、丘疹、斑丘疹,形态均匀,边界清晰,一般无瘙痒或轻微瘙痒,压之褪色。部分患者在肛周、外生殖器等皮肤褶皱处,会出现扁平湿疣 —— 呈扁平状隆起的灰白色或淡红色斑块,表面湿润、糜烂,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此外,二期梅毒还可能出现口腔、咽喉黏膜的 “黏膜斑”(圆形或椭圆形浅溃疡,表面覆有灰白色分泌物),以及脱发(如 “虫蚀样” 脱发,多见于头枕部)、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若未治疗,二期症状会在数周或数月后自行缓解,进入潜伏梅毒阶段。
(三)三期梅毒:感染后 2-20 年出现,器官损害严重
三期梅毒属于晚期梅毒,多因一期、二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所致,此时梅毒螺旋体大量破坏组织器官,引发不可逆损伤。常见表现包括树胶样肿(梅毒瘤),可发生于皮肤、骨骼、肝脏、肾脏等部位,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质地柔软,破溃后形成深溃疡,有黏稠树胶状分泌物;若侵犯心血管系统,可引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严重时主动脉瘤破裂可导致猝死;若侵犯神经系统,可出现梅毒性脑膜炎、脊髓痨(表现为下肢闪电样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肢体瘫痪)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梅毒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是确诊关键。
(一)病原学检查: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
适用于一期梅毒硬下疳期和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期。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取硬下疳溃疡分泌物、扁平湿疣表面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若观察到螺旋状、活动的梅毒螺旋体,即可确诊。该方法快速、直观,但对病程阶段有严格要求,晚期梅毒因螺旋体数量极少,检出率较低。
(二)血清学检查:分非特异性与特异性两类
此外,晚期梅毒若怀疑神经受累,需进行脑脊液检查(如脑脊液 RPR、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梅毒。
三、梅毒感染的规范治疗
梅毒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可选,需根据分期制定方案,强调早期、足量、规范用药,避免耐药性与病情反复。
(一)早期梅毒(一期、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感染时间<2 年)
可选苄星青霉素,240 万 U 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 1 次,共 1-2 次;若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曲松钠(1g/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连续 10-14 天)或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100mg / 次,每日 2 次,口服,连续 15 天)。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清学滴度,第 1 年每 3 个月 1 次,第 2 年每 6 个月 1 次,滴度逐渐下降至阴性为治疗 。
(二)晚期梅毒(三期梅毒及晚期潜伏梅毒,感染时间>2 年)
需延长治疗疗程,苄星青霉素 240 万 U,每周 1 次肌内注射,共 3 次;若合并神经梅毒,需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 万 U/d,肌内注射,连续 15 天)或水剂青霉素(1800-2400 万 U/d,静脉滴注,分 4-6 次,连续 10-14 天),后续再用苄星青霉素巩固治疗 3 次。晚期梅毒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减轻器官损害,但已形成的组织损伤(如主动脉瘤、神经功能障碍)难以逆转。
治疗期间需注意吉海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多发生于首次用药后数小时,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疼痛等,通常持续数小时至 1 天,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需对症处理(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此外,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时检查,若确诊感染需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与病情反复。
综上,梅毒感染分期明确,各阶段表现差异显著,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是控制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日常生活中需做好预防(如安全性行为、定期筛查),若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上一篇:
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类型与传播途径
下一篇:
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