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必读指南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13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引言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幸运的是,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发展相对缓慢,且因其早期即有异常阴道出血的典型症状,故多数患者确诊时处于早期,预后良好。然而,对于高危人群而言,了解风险并主动参与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战胜疾病的关键第一步。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的女性,患病风险显著增高:
长期、持续的雌激素暴露:
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如无排卵性月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
外源性雌激素:长期单独使用雌激素补充治疗(未加用孕激素)。
肥胖:脂肪细胞可将雄烯二酮转化为雌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这是日益重要的风险因素。
初潮早与绝经晚:月经总年限长,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刺激的时间也长。
遗传因素:
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最重要的遗传易感因素,终生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达40%-60%。
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家族史。
其他:
糖尿病、高血压。
他莫昔芬长期用药史(用于乳腺癌治疗)。
从未生育。
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信号:异常子宫出血
对于所有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核心、最需要警惕的信号。
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经间期出血。
绝经后女性:任何形式的阴道出血(无论量多少、颜色如何)、血性分泌物,都需视为警报,必须立即就医。
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
经阴道超声:
目的:测量子宫内膜厚度(EMT)。
意义:对于绝经后女性,内膜厚度≤4mm,发生内膜病变的风险极低。若EMT>4-5mm,尤其伴有出血时,则需进一步检查。
局限性:超声无法区分内膜增生和癌变,也无法检测出非常早期的微小病灶。
子宫内膜取样与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的依据。
子宫内膜活检:使用细小的吸引管进入宫腔吸取少量内膜组织。此操作可在门诊完成,创伤小,是可选的初步诊断方法。
诊断性刮宫(D&C):传统方法,刮取整个宫腔的内膜。因盲刮可能遗漏病灶,现已部分被宫腔镜取代。
宫腔镜检查+直视下活检:这是诊断的“金标准”。医生可通过宫腔镜直接观察宫腔和内膜的形态、色泽、血管,对可疑病灶进行精准活检,诊断 性 。
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与管理建议
普通风险人群:目前不推荐常规筛查。但应知晓异常出血的警示意义。
高危人群(如肥胖、PCOS、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使用史等):
应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并告知医生自身风险。
对任何异常出血保持高度警惕。
风险人群——林奇综合征患者及携带者:
建议从30-35岁开始,每年进行子宫内膜活检进行筛查。
也可考虑定期经阴道超声监测。
完成生育后,可考虑行预防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体重(BMI < 25)。
积极治疗无排卵性疾病(如PCOS),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激素保护内膜。
规范使用激素补充治疗:有子宫者必须加用足量、足疗程的孕激素。
咨询遗传顾问:对于有强家族史者,评估遗传风险。
结论
子宫内膜癌是一个“善于”发出早期信号的癌症。对于所有女性,尤其是高危人群,充分了解其风险因素,并将“异常阴道出血”视为最重要的身体警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通过简单的经阴道超声和必要的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可以在早期得以诊断和治疗,从而获得极佳的预后。主动关注自身变化,积极进行风险评估和筛查,是守护子宫健康的有力武器。
上一篇:
中医视角下的女性生殖健康与调养之道
下一篇:
宫颈机能不全的孕期监测与环扎术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