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14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引言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妇科手术后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本身、麻醉、术后卧床等因素共同构成了VTE的“完美风暴”。因此,在妇科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系统性的VTE风险预警、评估和预防,是保护患者安全、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妇科手术患者VTE的风险因素
VTE的发生符合Virchow三联征: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和高凝状态。
患者相关因素:
年龄:年龄越大,风险越高(>40岁风险增加,>60岁显著增加)。
肥胖(BMI > 30)。
既往VTE史或家族史。
合并内科疾病:如恶性肿瘤(妇科癌症是极高危因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前状态。
妊娠、产后或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激素治疗。
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类型:恶性肿瘤根治术、开腹手术、手术时间长(>45分钟-1小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风险显著增高。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比区域麻醉风险高。
术后因素: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脱水、感染等。
VTE的风险评估与分级预防策略
所有拟行手术的患者,入院后都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常用Caprini评分等工具),并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低危患者(Caprini评分 0-1分):
基础预防: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足趾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避免脱水。
中危患者(Caprini评分 2分):
机械预防:在基础预防上,加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 或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通过物理方式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高危/极高危患者(Caprini评分 ≥3分,或行恶性肿瘤手术):
药物预防 + 机械预防:在机械预防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 等抗凝药物。
用药时机:通常术前2-12小时皮下注射一次,术后持续使用7-10天或更长(对于癌症大手术,可延长至4周)。
VTE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尽管积极预防,仍需警惕VTE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DVT)症状:患侧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肤色加深、Homans征阳性(足背屈时小腿疼痛)。
肺栓塞(PE)症状: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心悸、晕厥,严重者可猝死。
诊断方法:
DVT:下肢静脉超声是可选检查。
PE: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金标准。
VTE的治疗
一旦确诊,需立即启动治疗。
抗凝治疗:是基石。急性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s),后续过渡为口服抗凝药,疗程通常为3-6个月,甚至更长。
溶栓治疗:用于危及生命的大块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适用于有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中仍发生PTE的患者。
出院后管理与患者教育
VTE风险在出院后仍持续存在,尤其是癌症患者。
遵从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抗凝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改量。
定期监测:使用华法林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观察出血迹象: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黑便、血尿等,及时与医生沟通。
持续活动:避免久坐久站,长途旅行时穿着弹力袜,多活动下肢。
识别复发信号:知晓DVT和PE的症状,一旦出现可疑迹象,立即就医。
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妇科围手术期一个隐匿而凶险的敌人。通过入院后系统的风险评估、依据风险分级采取规范化的预防措施(从基础预防到药物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保持高度警惕,熟悉VTE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生能得到及时诊断和 治疗,共同守护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