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难以启齿的尿急困扰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13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引言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尴尬:突如其来的、强烈的尿意,完全无法忍住,频繁地奔跑于卫生间之间,甚至因此不敢远行、担心漏尿?这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典型表现。这是一种以尿急为核心特征的症候群,虽不危及生命,却严重侵蚀着女性的生活质量与社交自信。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核心症状
OAB的诊断不依赖于化验结果,而基于以下症状:
尿急:核心症状。指一种突发、强烈、难以被延迟的排尿欲望。
日间尿频: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通常>8次)。
夜尿增多:夜间需起床排尿≥2次。
急迫性尿失禁:部分患者会在尿急出现后,还未来得及到达厕所即有尿液不自主漏出。
注意:OAB并非必然伴有尿失禁。无尿失禁的OAB称为“OAB干性”,伴有尿失禁则为“OAB湿性”。
OAB与压力性尿失禁的鉴别
这是两个常见但性质不同的下尿路症状,区分它们对治疗至关重要。
OAB(急迫性):漏尿发生在尿急之后,是由膀胱不自主收缩(逼尿肌过度活动)引起的。诱因常是听到流水声、准备出门、钥匙插进门锁等。
压力性尿失禁:漏尿发生在腹压增高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跳跃的瞬间,并无尿急感。病因是盆底支撑结构薄弱导致尿道闭合压力不足。
两者也可能同时存在,称为混合性尿失禁。
OAB的可能病因与发生机制
OAB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它是多种因素导致膀胱感觉神经敏感或逼尿肌不稳定的结果。
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肌肉(逼尿肌)发生非自主的异常收缩。
神经源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对膀胱抑制功能减弱,或外周神经信号传导异常。
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
其他:如激素变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道和膀胱三角区萎缩)、慢性盆腔器官脱垂的牵拉、遗传因素等。
诊断流程:问诊与检查并重
详细问诊与排尿日记: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患者记录2-3天的排尿日记(包括每次排尿时间、尿量、尿急程度、漏尿情况等)是极其重要的客观工具,能 评估病情。
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评估盆底肌力、有无盆腔器官脱垂。
辅助检查:
尿常规:排除尿路感染、血尿、糖尿病等导致的类似症状。
尿动力学检查: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适用于诊断不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拟行手术的患者,能直接确认是否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
综合治疗策略:从行为训练到药物手术
OAB的治疗是阶梯式的,通常从 、安全的方法开始。
一线治疗:行为疗法与盆底肌训练
膀胱行为训练:
定时排尿:根据排尿日记,制定一个合理的排尿间隔(如2小时),无论有无尿意,到点即去排尿,逐渐延长间隔。
延迟排尿:当尿急感来袭时,尝试深呼吸、收缩盆底肌、转移注意力,努力推迟排尿几分钟,逐步延长忍耐时间。
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强健的盆底肌不仅能 压力性尿失禁,也能通过抑制反射来帮助控制急迫感。
二线治疗:药物治疗
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通过阻断膀胱逼尿肌上的M受体,放松膀胱,增加储尿量。是OAB的主要治疗药物。常见副作用为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通过激活膀胱逼尿肌的β3受体,使其放松。副作用与M受体拮抗剂不同,口干便秘发生率低。
三线治疗:其他干预
肉毒素膀胱壁注射:用于顽固性OAB,通过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逼尿肌麻痹松弛,效果可持续数月。
骶神经调节(膀胱起搏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通过电脉冲调节骶神经功能,适用于严重难治性OAB。
手术治疗:极少应用,仅用于上述所有方法均无效的极端情况。
结论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个可防可治的常见疾病。女性无需因羞怯而默默忍受。通过科学的诊断,并遵循从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到介入治疗的阶梯式管理策略,绝大多数患者的尿急、尿频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控制和 ,重获轻松、自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