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盆腔淤血综合征:一种被忽视的慢性盆腔痛病因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14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引言
在慢性盆腔痛(CPP)的病因探寻中,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幕后黑手”——盆腔淤血综合征(PCS)。它并非器质性炎症,而是由于盆腔静脉功能不全、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盆腔静脉慢性扩张、淤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因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常被误诊为慢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患者长期忍受痛苦却得不到 治疗。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可以将其形象地理解为盆腔区域的“静脉曲张”。
正常状态:盆腔静脉血液应顺利回流入下腔静脉。
PCS状态:由于盆腔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缺如、静脉壁薄弱、或受外力压迫(如“胡桃夹”综合征),导致静脉血在盆腔脏器的静脉丛中淤积,使血管迂曲、扩张,管内压力增高。这进而引起局部组织缺氧、水肿,并产生一系列疼痛和不适症状。
PCS的典型症状与体征
核心症状:慢性、弥漫性的盆腔坠痛。疼痛通常在下腹部,可为钝痛、隐痛或胀痛。
疼痛特点:
体位性: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劳累后疼痛加重,平卧休息后则可缓解。
与月经相关:经前期、孕期因盆腔充血加重,疼痛可能更明显。
性交痛:深部性交痛是PCS的一个突出特征,且在性交后数小时疼痛可能持续。
其他伴随症状:
异常月经增多。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疲劳、头痛、腹胀等。
部分患者可伴有外阴、大腿部位的静脉曲张。
体征:妇科检查时,宫颈、阴道可能呈紫蓝色,附件区有深压痛,但无明显炎性包块。
诊断方法:影像学是关键
PC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证据,并排除其他盆腔疾病。
经阴道超声:是重要的筛查工具。可见子宫旁、卵巢周围串珠状或蠕虫样的无回声管状结构(扩张静脉),直径增宽(通常>5-6mm)。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缓慢的静脉血流。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静脉造影: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静脉的扩张和迂曲,是诊断PCS的重要依据。
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盆腔静脉的曲张状态,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通常在其他方法不能确诊时考虑。
选择性卵巢静脉造影:曾是诊断的“金标准”,因其有创性,现已多被 的CT/MRI静脉造影取代。
鉴别诊断
PCS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慢性盆腔炎: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妇科检查附件区增厚、压痛,抗感染治疗可能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进行性加重,且与体位关系不大。
间质性膀胱炎:疼痛与膀胱充盈相关,伴尿频尿急。
综合治疗策略
治疗目标是 静脉回流,缓解疼痛。
保守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休息时采取侧卧位或抬高臀部;坚持盆底肌训练和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
孕激素:如甲羟孕酮,可能通过对抗雌激素、引起血管收缩来缓解疼痛。
植物药:如地奥司明片(爱脉朗),能增加静脉张力,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
止痛药:对症处理。
介入治疗——栓塞治疗:
这是目前治疗中重度PCS的可选 方法。通过穿刺股静脉,将导管超选择性地插入功能不全的卵巢静脉和/或内髂静脉,注入栓塞剂(如 coils、硬化剂)将其堵塞,从根本上解决静脉返流和淤血问题。具有微创、 、恢复快的优点。
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症状极其严重、介入治疗无效的少数患者。术式包括卵巢静脉结扎术或严重者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
结论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盆腔坠痛、深部性交痛和体位性加重为特征的血管性疾病。当女性长期被不明原因的盆腔痛困扰,且症状与体位明显相关时,应考虑到PCS的可能。通过经阴道超声或CT/MRI静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以静脉栓塞术为核心的介入治疗,能为大多数患者带来显著的症状 ,帮助她们摆脱长期的疼痛折磨。
上一篇:
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症状与宫腔镜治疗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