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面面观:类型、症状与治疗选择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17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导语: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听到“肿瘤”二字,许多人会感到恐慌。然而,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恶变率极低。了解它的不同类型、可能引起的症状以及多样化的处理方案,能帮助女性在面对这一常见问题时,做出冷静、明智的决策。
一、 认识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好发于育龄期,在绝经后通常会萎缩或消退。根据其生长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类:
肌壁间肌瘤: 最常见,生长在子宫肌壁内。
浆膜下肌瘤: 向子宫浆膜面(子宫外表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
黏膜下肌瘤: 向子宫黏膜面(子宫内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这类肌瘤虽小,但最容易引起月经改变和影响生育。
特殊部位: 如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
二、 子宫肌瘤可能引发的症状
许多子宫肌瘤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症状的出现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量以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
月经改变: 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者可致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黏膜下肌瘤最易导致此症状。
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当肌瘤使子宫增大超过妊娠3个月大小时,可在下腹部触及包块。较大的肌瘤可能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引起排便困难、里急后重。
白带增多: 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导致白带增多。若黏膜下肌瘤伴感染,可出现脓血性白带。
疼痛: 一般无腹痛,但当肌瘤发生红色变性、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发生扭转时,可引起急性腹痛。巨大肌瘤可引起下腹坠胀、腰酸背痛。
不孕与流产: 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能改变宫腔形态,妨碍胚胎发育,导致不孕或流产。
三、 诊断与鉴别
B超: 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最经济 的方法,可明确肌瘤的数量、大小和位置。
磁共振(MRI): 能更清晰地显示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尤其在需要保留子宫的手术前评估中价值很大。
宫腔镜/腹腔镜: 既是诊断方法,也是治疗手段,可直接观察肌瘤形态。
四、 治疗选择:从观察到手术
治疗需根据患者症状、年龄、生育要求及肌瘤特点综合考虑。
观察等待: 适用于无症状的小肌瘤,尤其是近绝经期女性。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B超。
药物治疗:
目的: 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减少月经量)或为手术前做准备(如纠正贫血、缩小肌瘤)。
药物: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物(GnRH-a)可暂时缩小肌瘤,但停药后会复发;氨甲环酸等可用于减少月经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环)对减少经量 。
局限: 药物无法根除肌瘤。
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剔除术: 仅切除肌瘤,保留子宫。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可通过开腹、腹腔镜或宫腔镜进行。
子宫切除术: 切除整个子宫,是根治性方法。适用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怀疑有恶变可能的患者。
其他微 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海扶刀): 利用超声波聚焦产生高温“烧死”肌瘤组织, 口。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坏死、萎缩。
结语: 发现子宫肌瘤,最重要的是进行科学的评估。并非所有肌瘤都需要治疗。与您的医生充分沟通您的症状、年龄和生育计划,共同制定出最适合您的个性化管理方案,才是应对这一常见疾病的正确态度。
下一篇:
子宫内膜异位症:困扰女性的“良性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