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妇科疾病
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
-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2025/11/19 编辑:合肥长庚医院
- 点击免费咨询
-
导语: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妇科大中型手术后一种严重且可能致命的并发症。由于手术、麻醉、卧床等多种因素,妇科患者属于VTE的高危人群。系统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是保护手术安全、促进顺利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 妇科手术后为何易发生VTE?
VTE的发生遵循“Virchow三角”理论,即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淤滞。妇科手术恰好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条件:
血液高凝状态: 手术创伤本身会激活人体的凝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更是处于高凝状态。
血流淤滞: 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使下肢肌肉松弛;术后疼痛、卧床休息导致下肢活动减少,血流速度显著减慢。
血管内皮损伤: 手术操作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盆腔及下肢静脉血管壁。
高危因素: 年龄>40岁、肥胖、恶性肿瘤、既往VTE病史、静脉曲张、手术时间长(>3小时)、合并内科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二、 VTE的临床表现与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部位: 多发生于下肢。
症状: 患侧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皮肤颜色发红或青紫。但半数以上DVT可无典型症状!
肺栓塞(PE): 是DVT最危险的并发症。
机制: 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
症状: 突发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心跳加快、濒死感,严重者可瞬间导致猝死。
三、 围手术期综合预防措施
预防远胜于治疗。医院会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采取“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的三级预防策略。
基础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
术后早期活动: 麻醉苏醒后,即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脚尖 限度勾、踩)、股四头肌收缩;在医护人员和家属协助下尽早下床行走。这是最简单、最经济且最 的预防措施。
足量饮水: 避免脱水导致的血液浓缩。
控制血糖血压。
物理预防(适用于中高危患者):
梯度压力弹力袜: 通过从脚踝到大腿压力逐级递减的设计,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通过包裹腿部的气囊周期性充气、放气,模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药物预防(适用于高危及以上患者):
使用抗凝药物: 如低分子肝素,术后皮下注射,直至患者可充分下地活动或出院。对于癌症患者,预防时间可能更长。
四、 患者与家属的配合要点
知晓风险: 了解VTE是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高警惕性。
积极配合预防: 不要因疼痛或怕麻烦而避免活动或使用弹力袜/气压装置。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踝泵运动,并争取尽早下床。
学会观察异常: 留意双侧腿部是否出现不对称的肿胀、疼痛、皮温变化。一旦出现,或有任何胸闷、气促等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切勿自行按摩肿胀肢体(可能导致血栓脱落!)。
出院后随访: 对于高危患者,出院后可能仍需继续抗凝治疗,务必遵医嘱用药和复查。
结语: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妇科术后一个“沉默的杀手”,但通过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协作,构建起一道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的立体化预防网络,其发生率可以显著降低。主动活动、积极配合预防措施,是每一位手术患者为自己安全康复所应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






